三希堂是乾隆皇帝赏画、读书的当地,乾隆皇帝曾说道:“朕自幼生长宫中,讲诵二十年,未尝稍辍,实一骚人也。”看书赏画是他的喜爱,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,他以为王羲之的墨迹字势雄逸,如龙跃天门,虎卧凤阁。欣赏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后曾跋云:“王右军《快雪帖》为千古妙迹,收入大内养心殿有年矣。予几暇临仿不止数十百过,而爱玩未已,因合子敬《中秋》、元琳《伯远》二帖,贮之温室中,颜曰’三希堂’,以志稀世神物,非寻常什袭可并云。”因此辟室以赏之。冠以“三希”之名并非仅因藏有名帖,乾隆皇帝的教师蔡世远先生的堂号曰“二希堂”,蔡世远曾说“士希贤,贤希圣,圣希天(周敦颐语)。或许谓予不敢希天,予之意非若是也。”而是敬仰北宋范仲淹(希文)、南宋至德秀(希元)的为人。乾隆皇帝则云:“若必士且希贤,既贤然后希圣,已圣然后希天,则是教人自画终无可至圣贤之时也。”作为一位文人皇帝,儒家“内圣外王”的思维更是别人生的寻求,以修养心性而达“内圣”是他的志向。因此,尽管他将三帖视为“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,无以逾此,”但毕竟还在于“三希为内圣外王之依,正符养心”,以此完毕“希贤、希圣、希天”之志。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: